央行进行一年期4630亿元MLF操作 利率维持3.3%

摘要
金融界网站讯 央行进行4630亿元MLF操作,均为一年期,利率3.3%,与上期持平;今日有1800亿元逆回购和2595亿元MLF到期。

  金融界网站讯 央行进行4630亿元MLF操作,均为一年期,利率3.3%,与上期持平;今日有1800亿元逆回购和2595亿元MLF到期。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在2018年6月1日宣布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的基础上,2018年6月6日人民银行开展MLF操作4630亿元,对冲到期后MLF余额新增2035亿元。当日无逆回购操作。

  推荐阅读:

  专家:流动性有缺口 6月降准依然有空间

  考虑到目前市场流动性的结构性问题,此前央行决定适当扩大MLF担保品范围。市场人士纷纷关注央行是否会继续降准。

  在明明看来,目前央行管理流动性的主动性增强,4月降准具体操作是置换MLF到期量,6月到期MLF量为4980亿元,高于4月MLF到期量。从这个流动性缺口上看,依然存在降准空间。另外,尽管MLF担保品范围扩大,但由于质押率等因素的限制,MLF操作量理论上的增加与实际操作增量仍有差距。出于降低融资成本考虑,降准置换MLF到期量的操作可能出现在下半年。

  MLF续作也不影响降准的操作。何津津表示,两者并非完全替代的关系,预计年内仍会有降准操作。首先,MLF操作对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而言是更贵的选择。其次,MLF操作对象的限制使得流动性分层或加剧,不利于中小金融机构减小对批发性融资的依赖。同时当下MLF操作在主要操作工具中的占比过高,有逐步下调的必要性。再者,叠加当下严监管、表外转回表内的压力下,中小金融机构负债承接能力有限,定向降准应运而生。

  “降准+加息”或成政策组合选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债券论坛

  费兆奇 杨成元

  一是市场利率难以继续下降,加息概率增加。

  从国际环境来看,利差不断收窄。年初以来,市场利率拐头下行,中美利差不断缩小,10年期中美国债利差从年初的140BP以上降至5月末的70BP以下。目前,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在加快,市场预计美联储6月份按计划加息,中美利差将进一步收窄。央行可能继续随行就市,通过上调OMO、MLF等短期政策利率,保持中美利差一定距离,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利率下行的政策环境不在。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在杠杆率方面,国内杠杆率增速虽得以控制,但仍在高位,稳杠杆将成为未来调控方向,利率下行的政策环境不在。

  防风险、严监管仍为下半年主基调。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主要是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稳妥处置各类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这些深层次因素制约政策放松,避免助推市场风险隐患继续上升。严监管下,资管、流动性等新规落地实施,表外融资收缩,表外融资向表内转化,引起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流动性指标压力加大,紧信贷格局还将延续,贷款利率难以下降。

  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输入性通胀或导致PPI和CPI上行压力增加;另外,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加杠杆投资炒房仍未遏制,不利于利率下降。

  二是稳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成本,维稳流动性。

  外汇占款的下降,需要降准补充基础货币。近年来,随着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和贴现窗口等渠道成为主要货币投放渠道,但央行的制约已日渐暴露,2016年末以来,基础货币增速持续回落,同比增速从10.2%下降至2018年1季度末的6.29%,维持在低位增长,需要货币乘数的提升来稳定货币投放量,今年以来,央行采用准备金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货币乘数从2017年末的5.21上升至2018年4月末的5.69。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贸易顺差继续呈下降趋势性,为保证货币乘数高位运行,维持货币平稳增长,降准是必要选择。

  降准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维稳流动性。对商业银行来说,依靠再贷款(包括OMO、SLF、MLF、PSL)等方式获取的资金成本高、期限短,另外,再贷款具有不对等性,主要是被大型商业银行使用,大行有充足的优质抵押品,可以拿到这些资金,中小银行优质抵押品少,只能从大型商业银行借钱,导致中小银行资金成本更高;采用降准补充流动性,释放的资金不管全部置换MLF,还是直接净投放,成本更低,更为稳定,有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减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期限错配程度,进而从根本上维稳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为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提供了安全基础。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存款准备金作为流动性风险准备的部分职能也将逐步弱化,存款准备金率逐步下降是一个长期趋势。

  三是打通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传导障碍。当前利率呈现双轨制,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障碍,央行的利率调控尚不能通过市场利率体系之间的联动传导至整个经济体系。疏通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是下一步实施重点,进而可以发挥价格调节机制。

  降准呼声再起 专家:放水刺激老路难再现

  一些专家指出,降准所释放的信号意义太浓,相比“精准滴灌”的MLF操作方式,“大水漫灌”式的降准很容易给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意味。

  央行参事盛松成此前就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指出,在有其他方式可以达到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时,央行不一定要通过降准这一路径。

  “我们的超储率已经很低了,应该说降准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降准最大的问题在于,第一,降准释放宽松的信号意义太强,而这与当前总体基调不符;第二,降准以后短期内是不能再升准的,不可能今天降准,明天升准。央行更乐于通过SLF、MLF、PSL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目的。”盛松成称。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可也向中新经纬客户端指出,近期人民币汇率压力加大,如果采用降准的方式维护资金面平稳可能释放错误信号。

  上周五(6月1日),央行决定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的有: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

  在刘可看来,这不仅体现了央行对于市场的呵护,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层次感”。“扩大担保品范围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大幅放松,因为MLF的货币投放能力是弱于降准的,信号作用也弱于降准,灵活性和可逆性比降准强很多,例如可以通过提升MLF利率等方式来控制使用数量。”刘可分析说。

  刘可认为,为了把控好金融去杠杆与金融防风险的平衡,未来可能是严监管和货币适度宽松的组合,但无论是采用降准还是MLF投放,都大概率将保持政策的“层次性”。从4月份的降准操作来看,一部分用于偿还9000亿MLF,一部分对冲4月下旬税期,并未产生更多超额存款准备金释放,放水刺激的老路难以再现。

关键词阅读:MLF操作

责任编辑:卢珊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