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公司债违约事件一览

  2018年上半年,交易所债券市场新增8家违约发行人,涉及3期一般公司债以及3期私募债,违约金额合计23.45亿元;新增违约主体数量较2017年下半年(5家)和2017年上半年(0家)均明显增加。另有2家此前已经发生违约的发行人未能按时偿付其存续债券利息,涉及债券3期,违约金额共计4.20亿元。2018年上半年,交易所债券市场违约发行人主要为民营企业(7家),违约发行人所处的行业和地区均较为分散。

2018年上半年交易所债券市场违约发行人列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COS系统

  *注: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行业不景气导致连年亏损,债务负担持续加重,资不抵债,目前已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公司债券“11柳化债”的利息暂由公司债券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所发的“17沪华信SCP003”、“17沪华信MTN001”和“17沪华信SCP002”于2018年二季度先后违约,公司现有6期公司债仍在存续期;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发的“11凯迪MTN1”于2018年5月违约,公司现有4期公司债仍在存续期。

  从宏观层面看,民营企业违约高发的原因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民营企业对宏观经济波动、行业周期性和政策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较弱。2018年,在产业转型升级、宏观经济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承压。例如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在服装鞋帽行业景气度下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公司近三年主营业务表现不佳,盈利水平不断恶化,偿债能力大幅下降。第二,随着融资环境整体趋紧,融资难度加大且融资成本大幅提高。对民营企业而言,一旦经营业绩恶化,将面临严峻的再融资压力,造成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直至触发违约。例如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安消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务周转严重依赖外部融资;2016年,公司负面消息不断,接连发生高管离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等事件,银行授信受到较大限制,公司存续债券遭到投资者抛售且2016年之后未能发行债券融资,公司再融资渠道全面枯竭,最终触发违约。

  从微观层面看,公司治理不完善以及上市公司高比例质押股票是2018年上半年违约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

  部分企业激进扩张、过度举债。公司在过度举债后短期内盈利能力无法兑现,不足以支撑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大,伴随着刚性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公司流动性持续承压,最终资金链断裂、丧失偿债能力。例如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阳光凯迪”)的下属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凯迪生态”),凯迪生态的投资支出水平远超经营获现能力,激进投资叠加经营现金流薄弱,再融资环境收紧促成违约发生,并负面影响了母公司阳光凯迪的筹资能力,导致阳光凯迪也发生违约。

  部分违约企业存在大额违规对外担保和资金拆借的情况。例如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其违规担保规模逾20亿元,资金拆借规模超40亿元,2017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发生多起担保代偿事项,偿债能力严重恶化。中融双创(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多次为同一家企业进行担保,被担保对象中,有两家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中融双创(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对外担保8.61亿元,占净资产规模的13%,占用或消耗了公司大量资产和资金,带来流动性紧张导致未能按时兑付本期利息。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人员的负面事件对企业经营影响过大。公司实际控制人等关键人物接受调查或失联等重大负面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对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影响,引起银行收贷、压贷,加剧短期流动性风险,进而冲击企业偿债能力,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违约事件即为典型案例。2018年3月,有媒体报道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华信董事局主席叶简明先生被调查,随后公司发布澄清公告。根据发行人5月11日披露的兑付风险提示公告,叶简明不能正常履职;受负面传闻影响,部分客户持观望态度,致使发行人业务大幅萎缩,应收账款发生较大规模逾期,可供经营周转的货币资金短缺,公司正常经营受到重大影响。

  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高比例质押股票,引发流动性风险。由于融资渠道逐步收窄,公司股东大幅质押公司股票,在股票市值下跌时将面临强制平仓风险,进而陷入流动性危机,甚至出现违约,引发公司控制权变更。以神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神雾环保”)为例,母公司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神雾集团”)在2015年以来,利用其所持两家上市子公司股票进行质押融资,期间由于神雾集团筹划重大重组,子公司股票多次停牌导致股价跌幅较大,且几乎全部触及平仓线;此外其担保的其他子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出现租金逾期,导致所持两家上市子公司股票被申请冻结和轮候冻结,存在失去两家上市子公司控制权的风险。这一事件对神雾环保的经营发展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公司最终发生流动性危机,导致债券违约。

  我国现阶段经济处于结构转型时期,增速放缓,顺周期行业企业信用违约风险不容忽视。随着资管新规等系列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未来非标、资金池等业务模式难以为继,金融严监管下部分隐藏的信用风险将逐步显现,企业融资环境趋紧,信用风险或将有所增加。与此同时,由于2015年公司债大幅扩容,大量发行期限为3年的公司债(含私募债)将于2018年集中到期,2018年公司债(含私募债)到期偿还量(5145亿元)为2017年到期偿还量的约1.6倍,偿债压力较大。总体来看,在监管加强风险管控的背景下,金融去杠杆、融资渠道收缩对企业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加上公司债到期量有所增加,2018年下半年违约风险会继续暴露,但在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关键词阅读:违约 公司债

责任编辑:卢珊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