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基金半年报已经披露完毕,共有68家公募实现盈利,55家公募出现亏损,整体合计盈利为215.4亿元。
固收产品合计赚2000亿元
上半年受股弱债强影响,公募基金盈利主要来自货基和债基,权益类产品未能带来预期收益。此外,有着固定收益优势的银行系公募脱颖而出,业绩表现排名靠前。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持续增长的货币基金盈利最多,659只货基合计净利润为1625.17亿元;债券型基金也取得不俗表现,1932只债基合计净利润为538.1亿元。而与之相反的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上半年分别亏损870.22亿元和1040.08亿元。
上半年公募基金合计盈利252.97亿元,但如果剔除货币基金的净利润,上半年亏损1372.2亿元。
具体来看,天弘余额宝以316.65亿元的净利润位列所有基金第一,单只基金净利润超过市场总体盈利表现,其所在的天弘基金也以129.62亿元的净利润拿下公募盈利第一名的位置。另外,建信现金添利A、工银货币同期、天弘云商宝、华夏现金增利、易方达易理财、平安大华日增利盈利均超过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业绩排行榜中发现了一只罕见的权益类产品,汇添富医疗服务以25.24亿元的净利润排在所有权益类产品之首,并且高于所有债券型基金。
由于货基和债基一直是银行系公募的主打产品,该类产品也成为后者盈利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净利润排名前10名中,有7家为银行系公募;前20名中,有13家为银行系公募。其中,中银、工银瑞信、招商、兴业基金等银行系公募上半年盈利均在40亿元以上,且旗下产品合计盈利排名均靠前。
另一方面,随着固收类产品上半年整体规模的增长,主打固定收益的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也实现了增长。天相顾投数据显示,上半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达309亿元,同比增幅达17.63%。上半年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基金公司共8家,其中天弘基金最高,上半年管理费收入达28.46亿元,同比增长52.89%。此外,易方达、工银瑞信、嘉实、华夏、汇添富、南方以及建信基金等多家公司上半年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
混搭形式较为妥当
虽然权益类产品上半年表现不佳,但也有部分基金公司靠权益类产品赚取利润。比如,东方证券资管实现股票差价收入为43.95亿元;汇添富基金、兴全基金、中欧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嘉实基金均获得11亿元以上的收入。
天弘余额宝货币在半年报中表示,展望2018年下半年,我们认为经济增长将延续放缓态势,基本面对于债市有一定的利好效应,但从政策面来看,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对经济的下行形成对冲,需要关注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如果效果明显,对债市也将形成冲击。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资本市场风险的逐渐释放,下半年风险偏好可能有所变化,在基金投资策略上可能偏向于积极一些,权益资产配置占比可能有所增加。
郭施亮进一步分析称,货币基金规模与收益同样重要,相对而言,债券基金灵活性更强,可能会在下半年更具优势。
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加剧,消费和科技类个股机会频现,基金大类资产配置和精选个股的能力不断受到考验。相较于股票型基金的“主推进攻”和债券型基金的“擅长防守”,反倒稳扎稳打的混合型基金会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





- 重磅!飞行汽车产业迎来里程碑时刻 小鹏汇天获25亿融资 量产工厂年内竣工!
- 跨区电力交易机制落地,电网设备需求释放成长新空间
- 机器人双龙头催化事件持续,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活跃度上行
- “反内卷”预期之下,碳酸锂期货大涨5%,关注低成本的龙头企业
- 煤炭行业从“量价双杀”转向“优质产能溢价” ,打开板块估值修复空间
- 人形机器人大事件!智元、宇树中标亿元大单,行业加速推进规模化生产
- 263篇研报+38场路演!机构热捧“反内卷”,结构性牛市可期?
- 中核集团宣布重大突破,“第一桶铀”成功生产下线
- 多地持续推进产业落地,Robotaxi行业正加速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阶段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多重利好助推黄金板块迎来重大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