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摘要
金融界债券讯 11月16日(周五)中国央行今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连续第九个交易日不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金融界债券讯 11月16日(周五)中国央行今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连续第九个交易日不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中国央行本周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因本周无逆回购到期,本周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截至11月中旬,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已逾半月。今年以来,央行已有6次暂停逆回购超过半月。今年央行通过逆回购净回笼的规模远超去年,频频通过逆回购释放短期流动性不再是“规定动作”,而通过定向降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的次数却较往年明显增多。市场人士认为,这种“收短放长”的行为背后,体现了央行缓解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引导金融机构实现信用扩张,逐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意图。

  据统计2018年前10个月,央行通过逆回购直接投放的资金总量为9.5万亿元,而前两年全年分别在20万亿元左右,对冲到期量之后,今年央行通过逆回购净回笼1.15万亿元,而去年的净回笼量仅为650亿元。

  一方面,频繁释放短期流动性不再是“规定动作”;另一方面,央行通过四次定向降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置换存量MLF,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在流动性调节工具运用的创新上,完成了较多“自选动作”。

  兴业银行、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要降低融资成本,首先需要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如果银行的资金成本太高,那么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就很难。由于中长端利率很大程度上是融资成本的影子价格,就需要央行通过投放长期限资金,来让资金成本有所下降。

  鲁政委解释称,MLF的期限固定为1年,而由于流动性监管指标监管的是剩余期限,央行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通过降准置换MLF,把“短钱”换成“长钱”,总量上并没有增加,但是把期限拉长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监管指标上的期限错配压力。

  “释放长期的流动性主要是为缓解流动性管理的压力,使得银行有意愿、有能力去配置更多的期限偏长的资产,而不用为了保证流动性安全,配置在短期高流动性的货币市场里面。”民生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负责人王一峰表示。

关键词阅读:央行

责任编辑:卢珊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