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债券讯 12月17日(周一)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6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600亿元。结束了连续36个交易日逆回购空窗。
12月14日,除了1年期Shibor维持3.5200%未变,其余期限的Shibor均表现上涨。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Shibor分别上涨13.60、4.70、3.80、6.60、0.70、0.10、0.20个基点,报收2.6550%、2.6830%、2.6760%、2.9660%、3.1560%、3.2740%、3.4790%。
1个月Shibor已经连续两周显著上升,从11月底的2.7%的水平上升到目前2.9%的水平。隔夜Shibor在上周也出现显著的回暖,其水平与1周的较为接近。1周Shibor高于2周Shibor。中远期的Shibor并未显著波动。整体看,元旦节日至春节之间的货币需求有所上升,市场在短期仍然有季节性需求,短期Shibor有望进一步走高。
央行行长易纲13日指出,今年的货币政策遇到了一些外部的冲击,确实是产生了一些影响。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加强预期的引导,“特别需要注意风险在不同市场之间可能传染,比如说债市、汇市和股市之间的传染。”
基于此,央行也在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持各个市场的稳定。“我们在调控货币政策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市场的流动性。”易纲说,基础利率和基本利率没有变,但市场上最重要的七天回购利率下半年比上半年有所降低,可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易纲上周四进一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但宽松的货币条件必须考虑外部均衡,“也不能太宽松了,因为如果太宽松,利率太低,会影响汇率。”他认为要在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了矛盾,就要以内部均衡为主,兼顾外部均衡,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曹啸表示,货币政策目前的重点不在于流动性,而在于如何刺激投资,使得货币政策的效应、流动性能够传递到企业的投资,由此可见,央行关注中长期操作是有理由的。
联讯证券分析师康崇利表示,当前货币政策的核心不在数量投放而在于利率传导,央行更倾向于优化流动性结构。逆回购操作通常用于解决短期的资金问题,短期宽松的资金也容易流入房地产和融资平台而不是实体经济,所以央行可能观望市场数日后选择进行降准,为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以达到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虽然年内央行已四度降准,但准备金率仍存在较大下调空间。
12月央行的操作较为谨慎。市场预期美联储在12月加息,且在美联储连续加息下,美中利差逐步缩小,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也显著增大,制约了中国央行的货币空间以及货币调控的手段。
当前,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是央行的操作目标,流动性水平低于合理充裕或高于合理充裕,都可能促使央行进行调控,以引导流动性回归既定目标水平。
重点阅读:
央行行长易纲:影子银行是金融市场必要补充 降息受三方面因素掣肘
降准不再是货币政策的“核心” 央行由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
关键词阅读:央行





- 盛宴来了!“当红炸子鸡”宇树科技启动IPO,王兴兴频频发声营收已超10亿,A股机器人行情一触即发?
- 稀土永磁概念股再度走强!盛新锂能、北方稀土、中色股份涨停,三大利好共振:稀土价格乐观预期、“钕黄河矿”横空出世、国安机关截断稀土相关物项非法出境渠道
- 【热点题材】人形机器人题材火爆中,绿的谐波、柯力传感、埃斯顿、深谋科技、傅利叶智能、优必选布局行业核心
- 【热点爆发】创新药、AI相关、人形机器人、科创债、券商板块全面提振,热点题材一把抓
- 监管竞赛打响!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密货币法案,稳定币合规化铺路,RWA爆发前夜?
- 跨境电商融合支付创新,稳定币助力贸易全球化提速
- 算力硬件国产替代持续推进,PCB产业链景气度延续上行
- 碳纤维在多个关键领域大显身手,伴随价格企稳头部厂商盈利情况将逐步好转
- 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发布,商业化落地可期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启动,竞价规则优化!医药行业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