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机制——“债券通”迎来开闸运行两周年。两年时间,累计成交近2万亿元。
据债券通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债券通”投资者快速增长,进入机构已达1038家,较去年翻了一番;市场交投日趋活跃,上月,“债券通”共计成交1722亿元人民币,日均90.6亿元人民币,6月12日单日成交162亿元人民币,分别创造了上线以来的月度、日均和单日成交量纪录。
债券通有限公司系香港交易所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2017年的6月8日在香港成立的合资公司。2017年7月3日,“债券通”正式开闸运行,于中国金融市场而言意义非凡,因为它开启了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新时代。
未来规模或在千亿以上
“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是港交所改革进程中的主要亮点之一。在此机制之下有3个重要的产品,即“深港通”、“沪港通”以及“债券通”。其中,“深港通”、“沪港通”专注于证券市场,“债券通”则主攻债券市场。
对于“债券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李小加曾在其网志中这样解释:“与沪、深港通类似,‘债券通’以本地原则为本,主场规则优先,尽量让投资者在不改变交易习惯的前提下便捷参与两地债券市场,两地实行监管合作。”
不过,沪、深港通的南北向交易是同时开通的,而“债券通”在初期只开通了“北向通”(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南向通”还需要过些时日。同时,在投资的额度上限上,沪、深港通设有每日额度,“债券通”无额度限制。
港交所主席史美伦指出,“债券通”是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重大举措,境外投资者在不改变现有的交易方式、结算模式和账户结构的情况下,“一站式”地进入了中国债券市场。
李小加在其网志里这样写到:“债券通”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件大事,因为“债券通”必将为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新机遇,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债券市场能够为利率定价,央行制定的政策利率通过债券市场传导下来,产生不同期限和风险等级的利率价格。与此同时,这些利率价格也成为了股票、房产等其他资产类别的定价基准。
李小加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称,“债券市场是让中国产品长期结构性地移植到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渠道之一。”
“从美国等债券市场的发展来看,债券是本币国际化,创造良性资本回流,形成有效市场汇率,是进一步影响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金融分析师肖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债券通’实际上是借助香港广阔的国际市场,进行的一种债券市场国际化操作,未来规模应该在千亿以上。”
那么,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如何?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8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86万亿元,其中,国际投资者持债规模近1.8万亿元。这一体量使得中国稳居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二大债券市场。
“南向通”可期
“债券通”已经发展了两年,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关注点将在何处?
肖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通的交易量增速明显,说明市场需求旺盛,但规模依然比较小,还处在各类配套设施以及经验的积累阶段,未来潜力很大。”
而达沃斯期间,记者在对李小加进行专访时,他曾对“债券通”提出了自己的期许:“现在‘债券通’现在只开通了‘北向通’,将来可能还会开通‘南向通’。在交易措施上,也会变得更加灵活。”
李小加进一步表示,未来如果想要“债券通”有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推出更多的债券市场的衍生品以对冲风险,开通更多的债券类型,如公司债。
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言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跟我们的股票市场相比,我们的债券市场才刚刚起步,将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丰富产品、便利投资者参与、提升流动性等。债券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未来可以增加接入平台、筹备‘南向通’、进行结构性优化等。”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多重利好助推黄金板块迎来重大投资机遇!
- 重磅利好再袭,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超亿元订单激发万亿级市场潜力!
- A股再迎重磅利好!财政部新规撬动万亿险资入市,高股息资产成“香饽饽”!银行股年内9次被举牌
- 国产减重新药在深圳开出首张处方,适合传统方法无效的顽固性肥胖患者
-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即将召开,国产开源芯片生态加速成型
- “反内卷”,刷屏!过去一周券商发布176篇主题研报、召开79场主题路演
- 线下市场销售额增长超800%!东北地区空调需求爆棚,新轮国补资金将陆续到位有望接力刺激国内需求释放
- 三星正建苹果折叠屏专用产线,设备更换等工作已于去年下半年启动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亮相,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已批复2220亿!最高或增加3.15万亿资金,险资调研超8000次积极“布局”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