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固收业务“大地震” “双料”新财富冠军姜超或被免职

  深陷永煤债券违约事件,海通证券近期处罚接踵而至,而今日一则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被免职又将公司推上“风口浪尖”。作为资本市场明星级分析师之一,姜超微信公众号自去年12月13日后再未更新。值得注意的是,海通证券恰巧在12月19日对四位“一把手”进行处罚,这不免让人联想姜超的免职是否受永煤事件波及。

  2月3日,据媒体报道称,海通证券日内已在内部流程发出对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固收与宏观研究员,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的免职通知。而此次去向目前尚未可知,据老虎财经获悉,姜超的下一站或将创业或进入买方工作。也有部分媒体表示或他从事私募或奔赴海通资管。

  值得注意的是,姜超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自去年12月13日后再未更新。而就在此前11月18日,海通证券因陷入永煤债券违约事件而收到交易商协会自律调查通告,12月19日,交易商协会对永煤事件逐一问责,海通证券债券融资部、固定收益部、海通资管、海通期货等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罚。

  事实上,债券承销一直是海通证券的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公司自2018年以来便发力债券承销业务,后者取得靓眼业绩。

  然而大踏步发展债券融资似乎也为其去年债券违约埋下伏笔。据企业预警通统计,2020年,海通证券参与主承销商的债券违约次数最多,共计违约25次(包括本息展期),居行业首位。

  姜超其人

  姜超,拥有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工作轨迹与李迅雷有密切关系。

  事实上,姜超于2006年进入国泰君安研究所时,时任该研究所所长的就是李迅雷,姜超在李迅雷麾下工作。后来,姜超在2011年跟着“老领导”李迅雷到海通证券,李迅雷任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负责宏观、债券研究。在海通的职务是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

  作为80后,姜超是明星分析师,宏观和固定收益研究在新财富榜单上从未让人失望过,颇具人气。自2006年以来,姜超一直入围新财富分析师。

  在2016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姜超获得宏观经济研究第一名,固定收益研究第三名。2015年,姜超取得了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固定收益研究第一名、宏观经济研究第二名。而在2014年,他获得了新财富宏观研究和固定收益研究双料冠军。

  在海通任职期间,姜超通过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发布相关研报。公众号显示,目前共发布122篇原创,最后发布是在2020年12月13日,此后再无新内容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19日,海通证券发布了一则内部问责公告,处罚了多位相关负责人。而姜超的公告号停更恰巧在12月13日。

  海通固收大地震

  在蓄力2020年屡屡蓄力试图在固收领域打出特色,海通证券固收团队却在同年接连遭遇“大地震。”

  2020年11月10日,永煤控股发布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本息金额共计10.32亿元。

  一时间,关于“逃废债”、“AAA级国企信仰”的话题持续发酵。在舆论发酵和监管介入下,有多家参与永煤债发行、销售等环节的中介机构受到牵连。

  11月18日,交易商协会公告称,根据调查获取的线索并结合相关市场交易信息,发现海通证券及其相关子公司涉嫌为发行人违规发行债券提供帮助,以及涉嫌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涉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交易所市场公司债券。

  12月19日,海通证券官网公司新闻栏,发布了一则题为《公司就中国银行(维权)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自律调查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问责工作》的公告。

  公告中,海通证券对北京债券融资部总经理夏坤、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厉栋、海通资管副总经理张士军、海通期货副总经理姚弘等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等处分,并给予经济处罚。

  此次处罚事件当中的四位相关人员均是海通证券的位高权重的“元老”。

  资料显示,北京债券融资部总经理夏坤从2007年起任职于海通证券债券融资部;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厉栋的“资历”更老,自2003年起便在海通证券任职,至今已有17年;海通资管副总经理张士军同样也是2003年入职海通证券,此前曾任投资顾问,在海通资管成立的2012年他便在这家子公司任职。

  部门“一把手”都被处罚,想来其它相关部门或人员难免受到波及。然而事件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继续发酵。

  2021年1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出了四张自律处分信息,涉及主体分别为海通证券、海通资管、海通期货和东海基金。

  图片来源: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公告中称海通证券协助相关发行人在发行环节购买自己的债券,破坏了市场发行秩序。而这也被市场解读为债券“结构化发行”,也是永煤债券违约事件的后续。

  所谓“结构化发行”,即发行人通过第三方机构成立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私募基金等方式定向认购自己发行的债券,以确保债券的成功发行和控制发行成本。这种情况类似“发行人拿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债,相当于股东没发债。发行人自己拿钱去买了债券以后,又通过质押的方式把钱要回来了。”

  从事态的发展来看,永煤事件仅仅是一个导火索,而这个导火索“暴露”了整个海通证券的内控失职。祸不单行,去年12月,有媒体报道,海通证券旗下海通国际关闭了在伦敦的固定收益业务,作为削减风险战略的一部分。

  海通在债券市场的“狂奔”

  据wind数据统计,在2020年债券承销排行榜中,海通证券排行第六,债券承销金额4790.17亿元,市场份额为4.96%。

  而值得注意的是,查阅海通证券各年报数据,可以发现2018年是债券融资业务亦处上升高峰期,其中公司债承销数量和承销金额均明显上升。

  2017年海通证券完成主承销债券项目276个,承销总额1971.1亿元,其中企业债承销金额269.85亿元,承销25只,公司债承销金额578.02亿元,承销94只。而2018年公司完成主承销债券项目415个,承销总额2550亿元,同比增加29.37%,其中企业债承销金额193.53亿元,同比下降28.28%,承销22只,公司债承销金额840.19亿元,同比上升45.36%,承销140只。

  到2019年,海通证券境内债券融资业务全年共完成主承销债券项目644个,债券承销金额3762亿元,同比增长47.5%,债券承销家数排名第三。

  然而大力发展公司债的同时海通证券似乎不乏“低价抢食”情况。

  去年7月1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方面表示,这次协会关注到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8家证券公司在中核融资租赁公司债券发行招标过程中,存在承销费报价偏低的情况,引发市场质疑。

  9月份,海通证券保荐代表人对申请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过程中净资产收益率计算错误,海通证券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11月,海通证券因涉嫌操纵市场,被交易商协会自律调查。

  今年1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连发四份自律处分决定,对海通证券及其子公司海通资管、海通期货,以及东海基金予以警告处分。

  与此同时,大踏步发展债券融资似乎也为去年债券违约埋下伏笔。

  据企业预警通统计,2020年,海通证券参与主承销商的债券违约次数最多,共计违约25次(包括本息展期),居行业首位。而在2019年,海通证券主承销的债券零违约,债券承销业务信用评价得分位居行业第一,还因连续几年排名靠前被监管层表扬。

  具体来看,违约债券来自宜华企业1只、桑德环境工程1只、华晨汽车1只,大新华航空1只、新华联控股公司1只、泰禾集团2只、宁波银亿控股1只和北大方正集团17只。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累计违约超20亿的6只债券均来自北大方正集团18年发行的债券。而近几年,北大方正的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已经进入债务负担重,偿债压力大的窘境。近三年北大方正债务情况显著,资产负债率均在80%以上。而其应对债务的手段主要通过发债借新还旧,以维持其流动性。在此情况下,海通证券却作为主承销商承销其多只债券。

  此外,今年上半年海通证券大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wind数据显示,39家券商累计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13.07亿元,较2019年上半年末的57.52元大幅增长。其中,海通证券以29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高居榜首。

关键词阅读:海通证券 大地震 双料 证券首席 新财富

责任编辑:卢珊 RF1005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