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近日国常会提出,要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周二发改委也表示,下一步将指导督促各地高质量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确保专项债券发行后能够及时投入项目建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市场人士指出,近期疫情、暴雨、房地产调控和外需回落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已显现,体现在生产、消费、投资等指标全面回落,7月失业率尤其是青年失业率再度攀升,当前经济形势要求实施跨周期调节,经济和就业数据弱于预期,使得市场预期地产基建相关的宽信用政策将有所发力。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对财联社表示,虽然未来暴雨的影响会逐步消退,疫情在隔离叠加疫苗的管控措施下也将逐步得到控制,但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仍偏弱,更重要是疫情反复对企业、居民的风险偏好和行为的影响还将持续。要警惕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房地产投资和外需回落压力的共振效应,政策要未雨绸缪做好稳增长和保就业,加快专项债发行促进基建投资低位回升。
稳增长专项债仍需配合宽信用
市场人士表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成为地方政府建设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本周地方债计划发行量达3782亿元,加上国债后的政府债券计划发行量达5512亿元,为今年以来计划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周。
罗志恒并指出,最近专项债发行加速,还需要时间体现出效果,有时滞效应;另外基建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今年新增专项债较大,但是地方政府其他举债渠道如城投债、非标等其他来源受到压制,而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结构又偏向民生社保支出,所以单靠专项债难以大幅提振基建,专项债只是基建和经济的托底而非拉动力量。
国泰君安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认为,考虑到近期政策对房地产、城投有边际“松绑”的迹象,下半年地方债放量提速的确定性较强,稳增长依托财政发力的倾向愈发明朗,社融增速很有可能在三季度逐步见底并在四季度反弹,所以未来两个月宽信用预期的发酵存在必然性。
东吴证券固收分析师李勇也认为,在央行关注物价水平的情况下,短期内宽松的货币政策或难出现,目前政策存在从宽货币向宽信用切换的可能性。从专项债发行进度政策指向的变化看,为下半年的财政政策留有较大空间,财政政策的跨周期调节有所体现。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