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玉团:发力绿色金融 共建生态文明

  

  

  童玉团 兴业银行马鞍山分行行长

  本文阐述了绿色金融的发展背景以及当前政策的支持,以及兴业银行作为绿色金融的倡导者与先行者在有效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力求探讨绿色金融对银行业以及整个金融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

  来源 |《当代金融家》杂志2021年第8期

  原题 |《发力绿色金融 共建生态文明》

  1

  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发展背景

  当前,全球面临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其中,环境污染是指自然或人为地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破坏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特别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及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如今,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阻碍,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甚至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绿色金融发展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要实现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环境优化,合作应对气候变化”。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并制定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当前,该目标将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推进器。金融机构需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金融体系绿色化,带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方兴未艾

  我国绿色金融最早发端于商业银行的表内自营业务,主要有“能效贷款”“绿色信贷”“赤道银行”“绿色债券”等。2016年3月,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制,发展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和绿色基金等。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对绿色金融进行了官方定义。此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绿色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传统意义上的绿色信贷业务,另一方面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出的绿色金融业务,如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以及各级政府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取得较快发展。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一,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达2787亿元,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我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全国各绿色金融试验区也系统性推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产品、新理念,绿色金融发展方兴未艾。

  2

  兴业银行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国内绿色金融领域,兴业银行是实践先行者与市场领先者。十年前,在绿色金融还未正式走入国内市场时,兴业银行就率先成为国内最早探索这一领域的商业银行。

  领先的绿色理念。兴业银行创造性提出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观,通过提供卓越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展绿色金融、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相融合,确立了自身特有的绿色发展理念。

  健全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兴业银行成立了以核心领导人为组长的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赤道原则工作领导小组及绿色金融集团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将绿色金融纳入分行的综合考评,为激励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创新,提供专项资金和财务资源,并设立专业绿色金融审批、差异化授权,全力支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丰富的集团化产品和服务体系。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涉及企业金融、零售金融、投行与金融市场、基金、信托、租赁、证券等多方面,围绕水、气、土、能、轨五大领域和环境权益交易等重点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落地。

  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兴业银行为国内绿色金融业务的领先者、国际绿色金融合作的推动者,开发了国内首个绿色金融专业支持系统。

  作为兴业银行的一员,兴业银行马鞍山分行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贯彻落实上级行支持能效项目融资与节能减排项目发展的经营理念,支持地区节能环保事业,已建立起绿色金融品牌优势,主要聚焦区域内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核心领域,加强与外部机构互动,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建立联系,对接业务。截至2020年末,兴业银行马鞍山分行共服务绿色金融客户41户,绿色融资规模超12亿元,较年初净新增近7亿元,增幅为54.5%,绿色信贷规模超11亿元,较年初净新增近7亿元,增幅为56.3%。2020年以来,兴业银行马鞍山分行主动践行社会责任,以金融能量助力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大力发展绿色票据及信贷相关业务,专项用于采购废纸废料及废钢材料,全面有效推动当地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竭尽全力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绿色金融助力再生物资回收

  废钢作为钢铁生产所必需的资源,是唯一可替代铁矿石用于钢铁生产的原料。据统计,每利用一吨废钢可以节约综合能耗60%,减少CO、CO2、SO2等废气排放量86%,减少72%的废渣产生量。目前我国废钢的社会回收总量较大,但大部分企业的回收处理能力很低,能够回收处理大宗废钢铁的大型企业较少,行业亟待整合。多数企业的设备水平较低、加工技术落后、二次污染控制能力较差、夹杂物的综合利用率不高。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近年来,马鞍山市致力于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兴业银行马鞍山分行积极响应产业转型政策的号召,2020年以来,共投放5笔再生物资回收相关绿色贷款,专项用于购买废钢、废铁、报废汽车等废旧物资再加工,立足为本地做好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的金融支持工作,从而发挥绿色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与兴业银行马鞍山分行一直存在合作关系的某企业主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再生资源销售再生资源加工及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等业务,该企业引入互联网高科技人才和团队,创建以互联网+废钢回收为核心的交易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健康诚信的废钢回收生态。兴业银行马鞍山分行在了解该公司整体情况后,根据相关人员的尽职调查报告,申请在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非融资性保函、国内信用证及项下融资、商票保贴及票据池业务方面支持该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兴业银行马鞍山分行对该类重点企业提供近4亿元敞口额度,实际投放近3亿元绿色贷款,专项用于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与批发,进一步支持当地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业务发展。

  4

  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缺乏良好政策支持与监督机制。目前,国内绿色金融发展体制有待完善,对于具体的实施细则尚不明确,导致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时没有有效的法律依据,从而容易带来业务合规性风险,大大降低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主动性;对于绿色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可行性和强制性,权责归属不明确,导致监管机制失效,监督行动执行力差,部分企业不愿意主动加入绿色发展道路。

  商业银行积极性有待提升。首先,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真正认识到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仍更多地看重传统信贷业务,对于绿色金融领域尚未主动探索发展,并未将绿色金融业务真正融入各项业务中;其次,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尚不成熟,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带来的投资回报率较低。面对融资成本较高、期限较长、收益较低,风险较高等问题,大多数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不强。

  

  商业银行专业人才、技术储备有待进一步提升。做好绿色金融业务,需要有足够的业务知识、专业技术、组织体系及业务系统的支撑;同时,绿色金融业务虽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但其高投入、低产出、周期长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在人、财、物等综合资源上的投资热情,技术储备、产品创新有待进一步完善。

  5

  多举措发展绿色金融

  加快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建立

  健康的法治环境是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良性开端的首要条件,也是监管部门有效执行监督管理工作的前提。国家层面需不断完善现有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不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必要的补充,加强法律的可行性和强制性,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保驾护航,降低业务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同时,对于部分商业银行为破坏环境的企业提供融资的行为,相关法律法规应明确加大惩罚措施,进一步约束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完善绿色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

  鼓励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是要让企业能从中真正获益。相关措施有:政策性银行利用其低成本资金做好带头和引导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将符合要求的绿色信贷资产纳入货币政策操作的合格抵押物范畴;对企业投资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的成本,给予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对发行绿色债券等行为进行利息补贴,成立专业的绿色担保公司降低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等;政府及相关部门可考虑增设用于绿色金融发展的财政支出,给予商业银行及企业一定的资金保障。然而,以上措施还需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协调和支持。

  积极研发绿色金融产品

  结合当前的环保形势和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各商业银行需加强统筹协调与营销组织,在资源配置上给予适当倾斜,以绿色信贷为基础,非信贷为抓手,综合运用集团多元化产品,努力拓展绿色环保PPP项目、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租赁等新的绿色金融业务,力争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等绿色金融业务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建立绿色金融业务考评机制

  对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绿色信贷机构建立、绿色资产投放、产品创新等)进行考评,将考评结果纳入信贷政策执行和支持地方经济评分,同时为充分反映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情况,建议扩大绿色信贷的统计口径,增加债务融资工具(短融、中票、私募债等)、产业基金、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品种。

  加快绿色金融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人才储备。优秀金融人才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都是保证绿色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做好绿色金融人才储备工作,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切实做好人才培养配套工作,为发展绿色金融提供动能和保障。二是完善技术支持工作。投入必要的资金支持绿色金融系统的开发,推动绿色金融业务有效开展,同时针对审批环节、操作风险领域,加强技术开发,有效鉴定客户相关信息,识别风险又挖掘潜在客户群体,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作为金融业中坚力量的商业银行,需积极发力绿色金融,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树立良好的绿色发展公众形象,为形成共建生态文明、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阅读:绿色金融

责任编辑:卢珊 RF1005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