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债高峰对地产债影响几何
固收 | 张伟
偿债高峰对地产债影响几何
7月房企将迎来第二个偿债高峰期。截至6月24日,3季度房企境内债到期规模合计1293亿元,为全年偿债高峰期。其中7月房企到期压力大,当月到期规模576.7亿元,其中43.5亿元债券进入回售期,7.3亿元需提前兑付。境外债方面,3季度房企境外债到期规模合计107.1亿美元,偿债压力较2季度有所缓解。其中7月房企到期56.1亿美元。
北京城建、金地、珠江实业、华润置地和上海临港境内债到期规模最大,分别到期58亿元、44.7亿元、20亿元、20亿元和20亿元,多家房企3季度到期债券集中在7月偿还。境外债方面,多数房企3季度到期债集中在7月兑付。碧桂园到期规模最大,6.8亿美元。
近期快速改善的地产销售难以持续,后续将回到缓慢改善,短期对于房企现金流的改善还不明显。近半个月,地产销售面积快速改善,但上海、青岛等城市的地产改善持续性还需要观察。预计后续地产销售将回到低斜率改善的轨道。短期内对房企现金流的改善作用还不明显。
地产债净融资规模虽然有所回升,但房企发债依然不畅,7月偿债存在资金缺口。2022年1、2季度,地产债净融资规模为216.2亿元和367亿元,月均净融资规模100亿元左右。净融资规模虽然回升,但主要系上半年到期规模较少所致,地产债发行仍然不顺畅。1、2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1308.6亿元和1285.5亿元,月均发行规模为432.3亿元。我们假设7月地产债发行规模为450亿元,相比7月境内、境外债952亿元到期规模,仍然存在资金缺口。 房企信用风险仍未释放完毕。我们将违约主体、评级展望负面主体、主体评级下调及列入评级观察主体事件归为房企负面事件,含同一主体多次涉及负面事件。2022年上半年,房企负面事件不减反增,上半年合计105次,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41次。进入3季度,房企面临集中到期压力,并且融资和经营性现金流改善幅度还有限,这可能会导致房企信用事件的发生。
偿债高峰下部分资质偏弱房企仍然面临出清风险,现阶段策略偏谨慎,防守为主。若有配置需求,可考虑央企和地方国企地产公司,但仍需对伪国企或项目集中于弱地区国企进行识别。
风险提示:地产销售数据不及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风险事件继续传导
关键词阅读:地产债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