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通胀数据点评:3%近在眼前,然后呢?
6月,PPI同比6.1%,前值6.4%;CPI同比2.5%,前值2.1%。
主要观点
CPI同比为何跳升至2.5%?
从同比看,6月CPI同比上行0.4个百分点,虽然幅度较大,但全是翘尾因素贡献。6月翘尾因素从0.8%上行至1.2%,新涨价因素则持平于5月的1.3%。实际上,今年3、4月CPI同比跳升也与翘尾因素有关,2-4月CPI同比分别为0.9%、1.5%、2.1%,同期翘尾因素分别为-0.1%、0.4%、0.7%。但从7月开始,翘尾因素将逐渐回落,对CPI同比的影响将由边际拉动转为边际拖累。
从环比来看,食品价格下跌、能源价格上涨,两者对CPI的影响大致相互抵消;疫情缓解背景下,出行、旅游和宾馆住宿等服务消费修复带动服务价格上涨,对冲了核心商品价格的下跌,核心CPI小幅上涨0.1%,基本符合季节性走势。
PPI同比回落速度偏慢
同比来看,6月PPI同比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完全来自翘尾因素的影响。6月翘尾因素从4.1%回落至3.8%,新涨价因素持平5月的2.3%。往后看,翘尾因素将继续回落至11月的-1.2%,仍是今年后期PPI同比下行的主导因素。
环比来看,供给和需求因素的影响相互抵消,PPI环比零增长。供给层面,一是国际油价上行继续带动相关行业价格上涨;二是猪粮价格带动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上涨。需求层面,一是“迎峰度夏”使得备煤需求增加,煤炭采选业价格上涨;二是受投资增速放缓因素影响,钢材、水泥等行业需求相对较弱,黑色系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跌。
CPI同比何时破3%?再之后呢?
猪肉价格回升以及核心价格修复是下半年乃至明年一季度CPI同比继续上行的主要推动力量。关于猪肉价格,后续回升趋势是确定的,但不宜高估其影响(四点考虑);关于核心CPI,即使假设后续消费修复带动价格上行,核心CPI同比年内也无忧,到Q4可能上行至1.5%,只有到明年1季度才可能上行至2%左右。中性预期下,今年Q3、Q4的CPI同比均值约为2.7%、2.6%,预计今年9月CPI同比可能破3%;到明年Q1,CPI同比均值可能达到3.4%。
今年国内通胀特征与政策取舍
仅就今年国内通胀形势来看,有三个特征:一是消费通胀上行、工业通胀下行;二是供给冲击推动通胀向上,体现为油价和猪周期的扰动;三是需求疲软对核心通胀形成拖累,核心CPI同比年内难以突破2%。进一步地,今年经济要“突围”,但在疫情反复且要保持“动态清零”政策背景下,消费修复始终存在天花板效应,叠加出口难改回落趋势,最可能、最有效的路径仍是以“投资为抓手,政府为旗手”加码投资,来稳住经济大盘。为了稳经济、保就业,在增长和物价的取舍中,至少就今年来看,我们要更侧重于增长,尤其是在通胀存在明显的供给侧(猪)和输入性(油)特点背景下。
当然,我们强调,这同时也是我们对货币政策的重要观察点——即,未来CPI同比基本稳定3%以上后,关注央行对通胀的“定性”,如“暂时性”、“供给侧”措辞出现,或意味着从需求侧主动收紧货币的概率较低。如没有相关定性,那么货币政策的微调风险就需要警惕。
无论如何,在经济修复+流动性边际回归正常化+外围加息掣肘宽松+CPI同比上3%的综合背景下,预计三季度债市整体将进入风险大于收益的环境,我们维持对三季度债市谨慎的观点。
风险提示:大宗商品和猪肉价格走势不确定;消费修复形势不确定。
关键词阅读:通胀数据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