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通胀数据点评:3%近在眼前,然后呢?

  6月,PPI同比6.1%,前值6.4%;CPI同比2.5%,前值2.1%。

  主要观点

  CPI同比为何跳升至2.5%?

  从同比看,6月CPI同比上行0.4个百分点,虽然幅度较大,但全是翘尾因素贡献。6月翘尾因素从0.8%上行至1.2%,新涨价因素则持平于5月的1.3%。实际上,今年3、4月CPI同比跳升也与翘尾因素有关,2-4月CPI同比分别为0.9%、1.5%、2.1%,同期翘尾因素分别为-0.1%、0.4%、0.7%。但从7月开始,翘尾因素将逐渐回落,对CPI同比的影响将由边际拉动转为边际拖累。

  从环比来看,食品价格下跌、能源价格上涨,两者对CPI的影响大致相互抵消;疫情缓解背景下,出行、旅游和宾馆住宿等服务消费修复带动服务价格上涨,对冲了核心商品价格的下跌,核心CPI小幅上涨0.1%,基本符合季节性走势。

  PPI同比回落速度偏慢

  同比来看,6月PPI同比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完全来自翘尾因素的影响。6月翘尾因素从4.1%回落至3.8%,新涨价因素持平5月的2.3%。往后看,翘尾因素将继续回落至11月的-1.2%,仍是今年后期PPI同比下行的主导因素。

  环比来看,供给和需求因素的影响相互抵消,PPI环比零增长。供给层面,一是国际油价上行继续带动相关行业价格上涨;二是猪粮价格带动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上涨。需求层面,一是“迎峰度夏”使得备煤需求增加,煤炭采选业价格上涨;二是受投资增速放缓因素影响,钢材、水泥等行业需求相对较弱,黑色系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跌。

  CPI同比何时破3%?再之后呢?

  猪肉价格回升以及核心价格修复是下半年乃至明年一季度CPI同比继续上行的主要推动力量。关于猪肉价格,后续回升趋势是确定的,但不宜高估其影响(四点考虑);关于核心CPI,即使假设后续消费修复带动价格上行,核心CPI同比年内也无忧,到Q4可能上行至1.5%,只有到明年1季度才可能上行至2%左右。中性预期下,今年Q3、Q4的CPI同比均值约为2.7%、2.6%,预计今年9月CPI同比可能破3%;到明年Q1,CPI同比均值可能达到3.4%。

  今年国内通胀特征与政策取舍

  仅就今年国内通胀形势来看,有三个特征:一是消费通胀上行、工业通胀下行;二是供给冲击推动通胀向上,体现为油价和猪周期的扰动;三是需求疲软对核心通胀形成拖累,核心CPI同比年内难以突破2%。进一步地,今年经济要“突围”,但在疫情反复且要保持“动态清零”政策背景下,消费修复始终存在天花板效应,叠加出口难改回落趋势,最可能、最有效的路径仍是以“投资为抓手,政府为旗手”加码投资,来稳住经济大盘。为了稳经济、保就业,在增长和物价的取舍中,至少就今年来看,我们要更侧重于增长,尤其是在通胀存在明显的供给侧(猪)和输入性(油)特点背景下。

  当然,我们强调,这同时也是我们对货币政策的重要观察点——即,未来CPI同比基本稳定3%以上后,关注央行对通胀的“定性”,如“暂时性”、“供给侧”措辞出现,或意味着从需求侧主动收紧货币的概率较低。如没有相关定性,那么货币政策的微调风险就需要警惕。

  无论如何,在经济修复+流动性边际回归正常化+外围加息掣肘宽松+CPI同比上3%的综合背景下,预计三季度债市整体将进入风险大于收益的环境,我们维持对三季度债市谨慎的观点。

  风险提示:大宗商品和猪肉价格走势不确定;消费修复形势不确定。

关键词阅读:通胀数据

责任编辑:卢珊 RF1005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