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债再问责怎么看
7月29日,财政部通报了8起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融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这是继5月18日后,再次就类似内容进行公开通报。那么两次问责通报有何异同,再次通报传递了什么信号,对城投债投资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两次问责通报有两点不同
从通报文稿的前后内容来看,729问责通报的措辞力度相对518通报更强。如518问责通报中“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在729问责通报中调整为“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同时,729问责通报提到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在案例总结上,729问责通报对涉事平台和相关领导干部的批评更为具体,指导性更强。
在通报的具体案例方面,两次问责通报均针对违规融资新增隐性债务的情况,涉事企业以城投平台为主,但侧重点略有不同。729问责通报主要针对政府违规提供偿债承诺,518问责通报在问责违规融资的同时,还对化债不实进行了问责。
二、继续强调严控新增隐债,城投融资政策并未实质放松
729问责通报中涉及案例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2015年末-2018年初,时间区间要早于518问责通报中的8个案例。本次问责通报在于用过去的违规例子,再次强调严控地方新增隐性债务的意图。本次再次发出问责通报并强调对隐性债务问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对地方违规融资行为进行“预警”的意味较浓。
虽然今年重申要“满足城投平台合理融资需求”,但这主要针对的是借新还旧。城投融资实质上并未出现放松,6月以来城投平台净融资规模同比持续减少。
三、城投债供需格局依然友好,短久期下沉和强省拉长久期依然适用
资金面宽松,市场对短久期城投债的“追捧”趋于白热化。6M AA城投债收益率已经由年初的3%下行至7月末的2.1%,AA与AAA城投债之间的利差也从年初的30BP收窄至目前的16BP。供需关系失衡导致的“资产荒”仍然在持续,下半年城投债利率将继续在低位震荡。短久期下沉策略和强省适当拉长久期策略,依然适用。配置层面上,中部省份的县城城镇化120示范县平台仍然具有挖掘价值。
风险提示:城投政策超预期发展,宏观经济超预期变化,数据提取和处理存在误差。
关键词阅读:隐债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