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财政部通报了8起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融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这是继5月18日后,再次就类似内容进行公开通报。那么两次问责通报有何异同,再次通报传递了什么信号,对城投债投资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两次问责通报有两点不同
从通报文稿的前后内容来看,729问责通报的措辞力度相对518通报更强。如518问责通报中“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在729问责通报中调整为“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同时,729问责通报提到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在案例总结上,729问责通报对涉事平台和相关领导干部的批评更为具体,指导性更强。
在通报的具体案例方面,两次问责通报均针对违规融资新增隐性债务的情况,涉事企业以城投平台为主,但侧重点略有不同。729问责通报主要针对政府违规提供偿债承诺,518问责通报在问责违规融资的同时,还对化债不实进行了问责。
二、继续强调严控新增隐债,城投融资政策并未实质放松
729问责通报中涉及案例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2015年末-2018年初,时间区间要早于518问责通报中的8个案例。本次问责通报在于用过去的违规例子,再次强调严控地方新增隐性债务的意图。本次再次发出问责通报并强调对隐性债务问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对地方违规融资行为进行“预警”的意味较浓。
虽然今年重申要“满足城投平台合理融资需求”,但这主要针对的是借新还旧。城投融资实质上并未出现放松,6月以来城投平台净融资规模同比持续减少。
三、城投债供需格局依然友好,短久期下沉和强省拉长久期依然适用
资金面宽松,市场对短久期城投债的“追捧”趋于白热化。6M AA城投债收益率已经由年初的3%下行至7月末的2.1%,AA与AAA城投债之间的利差也从年初的30BP收窄至目前的16BP。供需关系失衡导致的“资产荒”仍然在持续,下半年城投债利率将继续在低位震荡。短久期下沉策略和强省适当拉长久期策略,依然适用。配置层面上,中部省份的县城城镇化120示范县平台仍然具有挖掘价值。
风险提示:城投政策超预期发展,宏观经济超预期变化,数据提取和处理存在误差。
关键词阅读:隐债





- “牛市旗手”业绩炸裂!国联民生、华西证券预增超10倍,“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
- 培育打造一批品牌,促进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 京东进军短剧市场,行业高景气下海外短剧及AI短剧等细分方向发展望超预期
- 北方稀土中报预增逾20倍,机构:国内稀土磁材企业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击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启幕,全球AI治理合作路径加快推进
- 不止是硅片硅料!光伏组件含税含运均价也迎来上调
- 国家邮政局“反内卷” ,完善制度规则、推动邮政快递健康发展
- 批量公司预告中期业绩,6家公司业绩增速或超10倍!这些板块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 比特币继续刷新历史新高!美股比特矿业暴涨155.69%,上海国资委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开展学习
- 比亚迪推L4级智能泊车保障,自动驾驶商业化再迈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