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6月2日消息 5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
所谓的外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
“外汇存款准备金”是在央行“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应对“国际收支持续大幅顺差,外汇占款对冲操作压力较大”而设立的一项流动性管理工具,意在缓解热钱流入对流动性的冲击。
外汇存款准备金从2005年1月1日起初始设置为3%,其后总历经了三次上调,分别是从2006年9月15日提高起至4%,从2007年5月15日起提高至5%,以及从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至7%。
业内人士称,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的背景说明,当央行动用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这一工具时,就是要调节外汇市场供求压力,打击投机外汇交易,抑制热钱流入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5月27日,央行在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上的表示,“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企业要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金融机构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炒汇’,自身也不宜‘炒汇’,否则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还会造成汇率大起大落。”同时,还强调说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在这一汇率制度下,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
针对本次调整的力度之大,孙彬彬团队分析主要是基于,近期,特别是5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快速升值。若以4月末我国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总额10045亿美元计算,此次调整冻结的外汇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相对于今年前4个月接近4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言,规模不算太大。此番央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更多是传递出希望平抑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的预期。其次是热钱流入的问题。如5月25日北向资金净流入达到了创纪录的217亿元,这点也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
对于近期市场有观点认为“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对冲通胀压力”,孙彬彬团队分析说,这一可能性基本不存在,而且通过央行在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上称“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得以佐证。
关键词阅读: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