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资金面“体感”变差》
自9月以来R007和DR007震荡趋升,至上周五分别累计回升10bp、18bp。在日常的资金融入中,一些投资机构也反馈资金面“体感”变差。那么为何资金价格小幅回升,后续资金面如何变化,对此我们观点如下。
资金面“体感”变差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稳增长政策加码,短期经济恢复速度或小幅加快,这使得资金面难以回到8月中上旬时的水平。8月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反映经济边际有所改善,而8月稳增长政策也密集出台,继续推动经济。从高频数据来看,反映生产和基建的高炉开工率和水泥发运率自8月以来不断回升。随着9月高温天气开始褪去,基建也将赶工从而继续支撑经济。短期经济恢复速度或小幅加快。
其次,信贷投放可能继续改善。在政策推动结合基建发力的共同努力下,8月信贷社融同比小幅改善。9月是传统的信贷大月,而6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落地,并带动配套融资,9月信贷投放可能继续改善。9月初票据利率下探有限,并且9月以来票据利率中枢小幅抬升,信贷投放或许还可以。后续继续观察票据利率走势。
最后,利率债供给环比增加。9月以来,利率债供给增加,上半月净融资额较7月和8月同期增加。根据我们对利率债发行的预测,9-11月利率债每月净供给在1万亿左右的水平,而7-8月平均每月利率债净融资额为5500亿。利率债供给增加,对银行间流动性消耗较7-8月增加,因而资金面感受也会边际变差一些。
资金面收敛但并非收紧,利率以震荡为主。8月跨月后,资金面“体感”变差,属于正常行为。因为7-8月中上旬属于流动性极度宽松的时候。9月以来资金价格有小幅回升,但是R007和DR007中枢依然偏低,资金面没有实质收紧。虽然央行缩量续作MLF,但这主要是被动行为。经济恢复还偏弱,央行主动收紧流动性可能性较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主导资金面变化。而地产处于底部区域,尚未出现持续恢复势头,实体融资需求不强。因而资金面可能收敛但是大幅收紧风险小。债市利率难以出现趋势性上行。短期利率预计震荡为主,10年国债利率可能在2.6%-2.7%波动。
风险提示:货币宽松不及预期,疫情快速缓和,经济恢复速度超预期。
关键词阅读:利率




- 重磅!国家部署"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多项利好政策加码,海洋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
- 重磅!全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突破性问世,精度比肩国际,产业链或将全面腾飞!
-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日北京开幕,500台机器人将展开538个比赛项目竞技对决
- “AI+医疗”政策再添猛火!浙江十部门联合发文,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加速落地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谷神星二号运载火箭多项关键地面试验,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的双重拐点
- 技术+降本+政策三重催化,Robotaxi已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基础
- OpenAI要求5个月算力翻倍,全球军备竞赛加剧,AI算力产业链全线受益
- 沪指攻下3674点之后,未来还有多大空间?三大逻辑或酝酿新主线
- 创业板指涨逾2%,算力硬件方向领涨,券商股异动拉升,两市成交额连续第55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发布,有望增加百亿级的消费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