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共上升了10.4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262.8%升至273.2%。
宏观杠杆率是一国非金融实体部门债务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社会融资情况和总资产负债规模,从而为有效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和稳健性提供参考。
分析来看,导致去年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拉高了宏观杠杆率水平。同时,政府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撑。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对于维护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守住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部署了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这些逆周期调控政策对债务增长的影响会在当期体现,但对产出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既是外部冲击的客观反映,也是逆周期调控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及时应对。
实际上,202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稳杠杆促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连续5个季度净下降,为后续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营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
从国际比较看,疫情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较快恢复。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表现继续保持领先,通胀总体可控。以温和的宏观杠杆率增幅支持实现增长较快、物价稳定的优化组合,正说明我国宏观政策有力、有度、有效。
杠杆具有对资金资源进行时空配置的功能,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正常合理应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超出正常合理范围则不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换句话说,适当应用杠杆可以发挥其撬动作用,推动经济增长,片面追求杠杆则会增加发展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是着眼于总体、长期稳定的角度。
宏观杠杆率作为经济周期变化的“警戒线”,当前保持基本稳定,能够反映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趋于收敛,这也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
考虑到市场主体融资需求稳步复苏、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加快投资步伐、消费能力与意愿稳中向好、增量政策性工具的推出以及地方债发行提速等因素,今年宏观杠杆率仍有上升的空间与可能,但增速与斜率有望放缓。
尽管内外部环境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效果不断显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经济运行回升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内生增长动力将不断增强,我国宏观杠杆率仍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关键词阅读:宏观杠杆率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