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共上升了10.4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262.8%升至273.2%。
宏观杠杆率是一国非金融实体部门债务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社会融资情况和总资产负债规模,从而为有效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和稳健性提供参考。
分析来看,导致去年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拉高了宏观杠杆率水平。同时,政府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撑。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对于维护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守住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部署了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这些逆周期调控政策对债务增长的影响会在当期体现,但对产出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既是外部冲击的客观反映,也是逆周期调控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及时应对。
实际上,202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稳杠杆促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连续5个季度净下降,为后续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营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
从国际比较看,疫情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较快恢复。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表现继续保持领先,通胀总体可控。以温和的宏观杠杆率增幅支持实现增长较快、物价稳定的优化组合,正说明我国宏观政策有力、有度、有效。
杠杆具有对资金资源进行时空配置的功能,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正常合理应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超出正常合理范围则不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换句话说,适当应用杠杆可以发挥其撬动作用,推动经济增长,片面追求杠杆则会增加发展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是着眼于总体、长期稳定的角度。
宏观杠杆率作为经济周期变化的“警戒线”,当前保持基本稳定,能够反映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趋于收敛,这也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
考虑到市场主体融资需求稳步复苏、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加快投资步伐、消费能力与意愿稳中向好、增量政策性工具的推出以及地方债发行提速等因素,今年宏观杠杆率仍有上升的空间与可能,但增速与斜率有望放缓。
尽管内外部环境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效果不断显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经济运行回升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内生增长动力将不断增强,我国宏观杠杆率仍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关键词阅读:宏观杠杆率





- 盛宴来了!“当红炸子鸡”宇树科技启动IPO,王兴兴频频发声营收已超10亿,A股机器人行情一触即发?
- 稀土永磁概念股再度走强!盛新锂能、北方稀土、中色股份涨停,三大利好共振:稀土价格乐观预期、“钕黄河矿”横空出世、国安机关截断稀土相关物项非法出境渠道
- 【热点题材】人形机器人题材火爆中,绿的谐波、柯力传感、埃斯顿、深谋科技、傅利叶智能、优必选布局行业核心
- 【热点爆发】创新药、AI相关、人形机器人、科创债、券商板块全面提振,热点题材一把抓
- 监管竞赛打响!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密货币法案,稳定币合规化铺路,RWA爆发前夜?
- 跨境电商融合支付创新,稳定币助力贸易全球化提速
- 算力硬件国产替代持续推进,PCB产业链景气度延续上行
- 碳纤维在多个关键领域大显身手,伴随价格企稳头部厂商盈利情况将逐步好转
- 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发布,商业化落地可期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启动,竞价规则优化!医药行业迎来新机遇